咨询电话:0931-5252106
学院网址:https://finance.lzufe.edu.cn/
金融学院
一、学院简介
兰州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是我国西北地区最早开展金融学本科教育的学科点之一。现有金融学、金融工程两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和金融、保险、MBA金融方向三个专业型硕士学位授权点,设置了金融学、金融工程、保险学、信用管理、互联网金融五个本科专业,均为甘肃省一本招生专业。2003年取得金融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取得金融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取得金融硕士(MF)、保险硕士(MI)学位授予权。拥有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即金融学(2019年)、金融工程(2021年),2个省级特色专业(金融学(2011年),金融工程(2017年)),2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试点改革专业(金融学(智慧金融方向)(2020年)、信用管理(2018年))。金融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2003年),2017年应用经济学进入甘肃省一流特色学科(A类)建设序列。
金融学院现有教职工77人,其中专任教师65人,教授19人,副教授25人,已获得博士学位教师26人,在读博士11人;甘肃省级教学科研团队5个;甘肃省领军人才5人、“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3人、陇原青年英才1人;全国性学术团体常务理事、理事15人;“飞天学者”7人;“甘肃省陇原创新创业人才”3人;客座(兼职)教授、兼职硕士生导师20余人。
金融学院科研水平以及服务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截至2023年,在研国家级科研项目9项、省部级项目23项;近三年,出版专著和教材7部,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财贸经济》等CS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8篇,获得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12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9项,7项咨政建言报告获得省级领导及相关部门的批示或采纳。成功举办“金融期刊联盟学术年会”“第四届中国金融教育发展论坛”等高端学术会议。
学院高度重视本科生培养。积极推动新文科背景下财经人才培养改革,2019年开展互联网金融专业本科人才培养,2023年进行专业升级改造,互联网金融专业拟更名为金融科技专业。学院现有5个省级教学科研团队;《金融学》被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金融风险管理》《金融工程学》《保险学》等5门课程被评为省级一流课程;“新文科背景下卓越金融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新科技背景下保险专业改造升级的实践探索”获评2021年度甘肃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与金融机构和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实践基地20余个,依托“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ETF选拔大赛”等提升实践教学效果。学生培养质量受到用人单位好评,就业率位居学校前列。
二、专业设置
1.金融学专业(四年制本科)经济学学士
本专业培养热爱祖国,维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具备健全人格、良好心理素质与合作精神,具备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适应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系统掌握经济、金融专业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满足在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市场中介机构及其他相关部门从事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领域实际工作的应用型复合人才,或者具备在国内外教育科研机构继续攻读更高等级学位(或从事学术研究)的资格条件的专业研究型人才。
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金融学、统计学、会计学、财政学、管理学、逻辑学、证券投资学、公司金融、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国际金融、金融风险管理、保险学、金融市场学、商业银行业务实训、证券投资分析实验、国际结算实验、中央银行学、银行会计、信托与租赁、金融工程学、个人理财、互联网金融、征信理论与实务、金融伦理学、资产评估、金融发展前沿专题、财务报表分析、经济法学。
该专业毕业生可在各类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市场中介机构及其他相关部门从事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领域的业务工作及研究工作。
2.金融工程专业(四年制本科)经济学学士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热爱祖国,维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具备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合作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系统掌握金融产品的设计与开发、金融资产定价与金融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现代金融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能够运用金融工程技术、方法和手段创造性地解决金融实际问题,能在各类金融机构、企业、政府部门与大专院校等从事理财业务、投融资决策、金融风险管理以及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应用型复合人才,或者具备在国内外教育科研机构继续攻读更高等级学位(或从事学术研究)的资格条件的专业研究型人才。
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金融市场学、公司金融、金融工程、投资组合管理、金融风险管理、证券投资分析、商业银行业务实训、衍生金融工具和金融计量学、固定收益证券、投资基金、数理金融学、期货理论与实务、行为金融学、金融资产定价、金融智能与金融科技、随机过程等。
该专业毕业生可在各类金融机构、企业、政府部门等从事理财业务、投融资决策、金融风险管理等工作。
3.信用管理专业(四年制本科)经济学学士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热爱祖国,维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具备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合作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系统掌握征信技术、信用评级、信用风险度量等方面的现代信用管理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能够运用信用管理技术、方法和手段创造性地解决金融实际问题,能在各类金融机构、企业、政府部门与大专院校等从事信用管理、投融资决策、金融风险管理以及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应用型复合人才。
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信用经济学、信用管理学、金融风险管理、信用评级、征信理论与实务、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证券投资分析实验、信用风险度量方法、信用评估软件应用、社会信用管理体系、企业信用管理、金融机构信用管理、消费者信用管理、中央银行学、互联网金融、国际金融、保险学、财务报表分析等。
该专业毕业生可在信用评级机构、资产评估机构、政府部门、各类金融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信用管理、金融后台服务与财务管理相关业务与研究工作。
4.保险学专业(四年制本科)经济学学士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保险业现代化、国际化发展要求,具有经济学、保险学、保险业务与管理、社会保障、风险管理、金融投资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与业务技能,能够从事商业性保险业务的营销与经营管理、社会保险基金运作与管理、保险监管、风险管理等实际工作的知识面宽、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复合专门人才。
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经济法学、创新创业管理、保险学、人寿与健康保险、财产与责任保险、保险经营与管理、保险投资学、风险管理、ERP实验、西方经济学实验、跨专业综合实验、保险会计实验、证券投资分析实验、保险业务综合实验、再保险、保险法、保险营销、社会保障概论、保险基金运营、社会保险学、企业年金、保险精算概论、保险专题、农业保险学、互联网保险、责任保险等。
该专业毕业生可在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保险监管机构、银行、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以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保险监管、政策研究、保险经营管理、风险咨询、保险理财顾问以及教学培训等工作。
5.互联网金融专业(四年制本科)经济学学士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国家互联网金融与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需要,既具备扎实的现代经济和金融理论基础,又具备必要的金融科技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掌握金融大数据分析与挖掘、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与控制、互联网金融产品设计与开发、互联网金融产品推广与营销等知识和技能,能在各类金融机构、互联网企业、政府金融管理部门、上市公司等从事各种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新型互联网金融应用型人才。
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离散数学、管理学、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金融风险管理、互联网金融概论、大数据金融、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互联网金融产品分析与设计、金融学综合实验、编程技术实训、互联网金融业务实训、Python金融数据分析与挖掘实验、国际金融、金融工程、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保险学、电子商务、财务报表分析、网络支付与结算、网络借贷与征信、互联网金融理财与投资、互联网金融营销、金融智能与金融科技、互联网金融法规与监管等。
该专业毕业生可在各类金融机构、互联网企业、政府金融管理部门、上市公司等从事与互联网金融有关的数据分析、风险管理、产品设计、业务推广、产品营销、投资理财等多种工作。
三、毕业生情况
学院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紧抓“一带一路”建设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契机,立足甘肃、面向全国,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打造“全覆盖”“应用型”“贯通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各类人才培养质量,彰显特色,发挥优势,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西部一流、全国知名,有特色、高水平、开放性的人才培养基地。
现有在校生2655余人,其中本科生2153人,研究生502人。学院为国家特别是西北地区培养和输送了大量业务骨干,甘青宁地区主要金融机构近三分之一的高管和近四分之一的职员为我院校友。因毕业生深受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青睐,学院被誉为“甘、青、宁”地区金融人才的摇篮。
2024年,学院共有金融学、金融工程、保险学、信用管理和互联网金融五个专业,2020级本科毕业生598人,分设12个教学班。
金融学院2024届毕业生专业人数分布
人数 |
金融学 |
金融工程 |
保险学 |
信用管理 |
互联网金融 |
598 |
238 |
97 |
160 |
53 |
50 |
金融学院2024届毕业生生源地分布
省份 |
人数 |
省份 |
人数 |
省份 |
人数 |
甘肃 |
463 |
河北 |
3 |
江西 |
2 |
安徽 |
4 |
河南 |
10 |
辽宁 |
3 |
福建 |
2 |
黑龙江 |
2 |
内蒙古 |
4 |
广东 |
2 |
吉林 |
6 |
宁夏 |
7 |
广西 |
4 |
湖南 |
6 |
青海 |
5 |
贵州 |
2 |
山东 |
8 |
陕西 |
12 |
海南 |
6 |
江苏 |
5 |
山西 |
5 |
上海 |
1 |
浙江 |
2 |
四川 |
5 |
天津 |
11 |
云南 |
3 |
重庆 |
6 |
新疆 |
5 |
北京 |
1 |
湖北 |
3 |
学院以学风建设为主线,牢牢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以品牌活动带动学习型组织建设,着力构建“知识探究、能力提升、素质培养、人格养成”四位一体的育人体系。